推動教育數字化 齊啟教育新未來
環顧創新科技的急促發展,人工智能技術的一日千里,要重點培養創科人才,為教育發展注入新動能,將是國際競賽的決勝關鍵。今年是國家實施「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」的第四個年頭,標誌着科教興國戰略進一步邁向新里程。科技是國家的第一生產力,教育規劃更見其重中之重。為推動STEAM教育,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數字教育,成立「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」,積極探索運用人工智能(AI)輔助教學的優勢和策略。
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表示,數字教育的重點在於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與技能,涉及計算機操作能力,涵蓋了利用數字工具進行學習、創造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可見,人工智能不僅具備創新教學、學習、管理及評價的革命性力量,更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先鋒,成為未來教育變革的指路明燈。既然人工智能為教育領域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機遇,學界共同攜手策劃數字教育的發展藍圖,以助學生掌握廿一世紀技能的鑰匙。
人工智能為數字教育開創機遇
要貫徹落實數字教育,就需相應的硬件支援和配合,讓學生在無線網絡校園享有平等的電子學習機會,以縮小數字鴻溝所帶來的障礙。為此,學校已於2021/22學年起透過優質教育基金計劃,申請撥款資助清貧學生購買流動電腦裝置及數據卡,確保學生能順利接軌數碼學習之路。其後,政府將陸續為人工智能教學計劃提供專項性撥款資助,讓核心學校率先成為種子發揮領航作用;藉着建構開放式的數字教育平台共享資源,促進學界的相互交流,從而建立學習型社群。
誠然,人工智能技術競爭的勝敗關鍵在於培養什麼人、怎樣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這三個要項。要促進香港產業轉型升級、投入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動能,務必要從課程持續優化及教育改革做起。除了令編程教育及人工智能課程得以在中小學深化落實外,普及創科學習亦是重要環節。小學科學科將於明年在小一及小四級陸續推行,而更新了的初中科學科課程亦於2027/28學年正式實施,做好中小學階段的銜接。基礎教育是創新科技的基點,高等教育便是牽引的龍頭。為免落後國際間數字教育的發展形勢,香港高等院校應擔起重任,鼓勵大學生主動投身創科研究,堅定人才興校的重點戰略,塑造吸納各地精英的樞紐,共同推進數字教育領域的發展。
教學生正確使用AI進行學習
要培育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新世代人才,教師和學生對數字素養、數字倫理的認識和掌握更顯任重道遠。對於教育工作者,透過加強AI教育和數字工具的專業培訓和工作坊,幫助他們將數字工具有效融入不同的學科教學,教授學生正確使用AI工具進行學習,豐富學習體驗;對於學生,隨着AI技術廣泛應用,使用AI素養和道德操守愈加重要,例如生成式AI當中涉及「認識應用新興和先進資訊科技時所衍生的道德議題」。學生需正確使用相關工具,理解當中潛在風險和挑戰,成為負責任的數碼公民。
數字教育已掀起了教育變革的浪潮,正是時不我待,無論在人才培育、社會發展等已產生根本性變化,既影響未來的教育,亦影響教育的未來;既有機遇,亦有挑戰。因此社會大眾及各持份者需共同應對,主動擁抱AI智能的新時代,通過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勇於開拓,守正創新,全力推動創科和人才發展,為國家及社會發展貢獻動能。
此文曾刊載於《文滙報》,2025-02-21。